用創意的溫度孵出一首詩(二)/林廣
本帖最后由 吳啟銘 于 2016-7-24 14:32 编辑用創意的溫度孵出一首詩(二)/林廣
創意是決定一首詩成敗的關鍵。我曾擔任過幾次文學獎的評審,當我在挑選作品時,總是以意象和創意作為衡量的基準。舉例說明:
請判斷:這樣寫,算不算詩?
1蒼枝……啊……蒼枝
你是否是否
還有夢
2我的心原來很平靜
讀了你的詩
內心卻有了波動
(賞析)
1在問蒼枝是否有夢,還有點詩意,只是很淡薄。
2只是在描述一件事,即使採用分行的形式,還是不能算是詩。
那麼要再加入甚麼元素,才能使它們更具創意呢?
1蒼枝……啊……蒼枝
你伸出乾枯的千手
到底向天空攫抓甚麼啊
你是否 是否
還有夢
2我的心原本一片雪白
讀了你的詩
心便折起一道道細痕
抽出細芽
向著有韻的地方伸延
1加入「乾枯的千手/向天空攫抓」的意象,畫面就不一樣了。枝椏即使都乾枯了,卻依然不斷向天空攫抓,這就與「還有夢」相互呼應。
2運用「折起細痕」、「抽出細芽」、「向著有韻的地方伸延」這三個意象,寫出讀詩微妙的感應,頗具有創意。
從這兩個例子就能了解:意象的延伸,可以讓詩更具體,更有味道。
有人寫〈髮箍〉:「我要用髮箍/牢牢箍住/鬢角的亂髮」,很明顯只是分行的散文,但如果加入意象,就變得不一樣了:
一直想把亂髮箍住
卻箍不住
鬢角微吐的心事(髮箍)
用「鬢角微吐的心事」來取代「鬢角的亂髮」,是實而虛之的筆法,虛實一轉換,詩味立刻浮現出來。
再舉個例子:
哀/苦苓
站在始終進不去的門外
影子不聲不響由門下的隙縫進去
把燈關了而且
始終沒有如約為我開門
這首詩充滿了聯想的空間。門和影子是最重要的兩個意象。我提出兩個問題,大家不妨去想想:
1到底這扇「門」是怎樣的門?為何始終進不去?
2作者如何透過「影子」意象的延伸,來表達內心的「哀」?
(賞析)
1這扇「門」每個人所想的不盡然相同。我想到的是通往「過去」的門。因為是「過去」的門,當然就無法進入。
2「影子」是沒有厚度的,所以想像它能「由門下的隙縫進去」是合理的,這就像我們回憶童年美好的時光一樣。但接下來的延伸:「把燈關了」,「沒有如約為我開門」,卻以關燈和開門的意象,凸顯出對往事無法釋然的悲哀。我們只能在想像中回到過去,卻再也無法真的回到過去,這就是「哀」的主因。但作者並沒有直接說出來,而是用「影子」來表演,我們則是從「影子」的三個連續動作中,去感覺深深潛藏的「哀」。這就是意象延伸的妙用。
初學者如果能透過延伸,學習創造一個完整的意象,對新詩創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助益。以下是學生的習作:
網路像一枝魚竿
利用各式各樣的餌
誘我們上鉤
我們又如那魚
永遠找不到抗拒誘惑的方法
(分析)這裡用了兩個比喻。前三句一組,後兩句一組。把網路比成「魚竿」,再由「魚竿」延伸出「各式各樣的餌/上鉤」等意象,顯得很有趣。接著又將自己比喻為「魚」,並延伸出「永遠找不到抗拒誘惑的方法」,整篇結構十分完整。也有學生如此寫:「網路如百般纏繞的線/一圈又一圈將我綑綁在椅子上」,把網路比成「線」,再由線延伸出綑綁,也有些趣味,但比不上「魚竿」生動。
圓,是針、軸、筆所織就
一塊純白的布
裹住世間的稜稜角角
(分析)這一則寫得很妙。作者先將圓比喻成「布」,再由「布」延伸出「裹住」,整個意象非常鮮明。請特別注意作者對這塊「布」的形容:「針、軸、筆所織就/一塊純白的布」,「針、軸、筆」借指圓規,大家都知道要畫圓,沒有圓規是不行的。但他不取圓規,卻選擇構成圓規的零件,正暗示人生的圓滿是由多項元素組合而成,缺一不可。而且用「針、軸、筆」跟後面的動詞「織就」也比較相契。如果寫:「圓,是圓規所畫成/可以用來對抗世間的/一切不圓融」,就沒甚麼意思。原詩從「織就」→「布」→「裹住」的進程,傳達渴望以單純的心去包容人世間的「稜稜角角」,不是更耐人尋味嗎!
1青春如春天初發的枝椏
怯怯地,踮著腳尖
急於觸碰那一片天
2青春
藍白相間的立可白
一次一次,被命運逗弄
吐盡一生的精華
(分析)同樣寫青春,一個選「枝椏」,一個選「立可白」,你覺得哪個較有創意?我認為用「初發」比「藍白相間」更能展現「青春」的光華。前者藉著「怯怯地,踮著腳尖/急於觸碰那一片天」的延伸,將小枝椏又是膽怯又急著想接觸外在世界的心情表露無遺。這樣的意象是比較吻合青少年的思維。後者大概在課業和人際關係一再遭到挫敗,所以才會用「被命運逗弄/吐盡一生的精華」,來傳達內心的空虛與苦悶。小小年紀就這樣寫,未免過度悲涼。但也還算不錯。
夢境宛如現實
深刻而又虛幻地
操縱我的五官
(分析)人生免不了會有缺陷,當人們在現實遇到了挫折、苦難,還可以遁入夢境,尋求依靠。這首詩卻偏偏將「夢境」比喻為「現實」,那簡直是把虛幻與真實疊合在一起,不但得不到慰藉,反而還被深刻的虛幻「操縱五官」。這樣的意象將生命無法自主的悲慨,委婉地傳達出來。有時我還真不了解現在的學生,年紀輕輕的,怎麼寫起詩來,那麼悲切。我想這跟升學主義帶來的陰影,應該有密切的關聯吧。
戀愛如一把剪刀
把無數的青春剪破了
卻依然鋒利
(分析)國高中生照理說沒甚麼戀愛經驗,作者所寫的大概是他觀察、閱讀的領會。把戀愛比喻成「剪刀」,很特別。但我想看看他的意象如何延伸。他竟然用「剪破」無數青春,「卻依然鋒利」,來詮釋愛情,可說是別出心裁。但這洞察人情世故的詩句,當真是國中生寫出來的嗎?我對國中生的印象,被這把銳利的剪刀,狠狠地剪破了。
最後再看一個例子:
這是一片沒有販售的影集
觀眾僅有一人
獨自躲在小小的電影廳
回味曾經的酸甜苦辣
如果睡著了
現實的荒原又會長出一片青青草原 (林鈺綾〈記憶〉)
(分析)這是高一學生的作品,作者將記憶比喻成「一片沒有販售的影集」,再由「影集」延伸出「觀眾」(一人)、「電影廳」(小小)。我們可以想像他一個人躲在房裡,獨自品嘗過往酸甜苦辣的記憶,這就好像一個迷路的旅人面對浩渺的荒原一般。末句那片「青青草原」,正是美好記憶的化身。唯有「睡著了」才能掙脫現實的羈絆,重溫美好的記憶。也因為有這片「青青草原」,生活又再度出現生機。如果作者這樣寫:「我獨自一個人/在房裡,默默回想/往事的酸甜苦辣/彷彿又獲得了一股新生的力量/去面對自己的未來」,因為沒有意象,只有記敘和說明,就沒甚麼詩味。
有一次我去某高中演講,在現場創作時,居然有一個學生寫他聽演講的感受:「我們如同死刑犯/正一個個被臺上的劊子手斬首/留下的只是一個個空虛的肉體」。譬喻很獨特,延伸更具創意。但對我這個講者而言,卻是被將了一軍。我問他:「我講得這麼沉悶嗎?」他說:「呵呵,老師,我可沒說是你哦。」看著他得意的神情,我不禁嘆了一口氣。誰叫我要教他們意象的延伸的!還有一個學生曾詩庭寫出了一篇很棒的「影子」:
這一生
總跟著他
哪怕只有一滴微光
我就感知了自己的
存在
他寫的其實不僅僅是「影子」,也可能是單戀,也可能是對夢想的執著與探索。看到這些發光發亮的詩,我非常感動。他們居然在短短兩三個小時,跨入了意象的門檻,盡情地在寫詩的遊戲過程中,開展了青春動人的創意。
我始終認為:意象的延伸是創意的具體展現。從以上的例子可知,如果能透過意象的延伸,找到語言與心情嶄新的連結,或許更能激盪內在的好奇心,展開一趟新詩創作的驚奇旅程。
謝謝老師分享講解喔! 陳純瑤 发表于 2016-7-24 14:16
謝謝老師分享講解喔!
謝謝欣賞 好棒的分享,謝謝老師 溫柔 发表于 2016-7-24 14:42
好棒的分享,謝謝老師
謝謝欣賞 感恩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{:1_471:}
19歲剛學習新詩的我 豁然開朗呢:) 學習了 今早還在想:奇怪老師上一篇不是說有續集嗎?怎麼還沒孵出來呢? 受益良多,感恩分享。 老師 :您演講 意象的主題 真的很 讚 ! 非常清楚的解說 與 舉例
非常深刻地 體會 詩 有沒有 意象 真的差很多
舉例的比較 很棒 ! 更能了解 ! {:1_471:}{:1_468:}:loveliness:
頁:
[1]
2